只需一瞬间的触发,就能让电流奔腾不息,直到你切断电源——这就是晶闸管的神奇之处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开关能控制整栋楼的照明调光?为什么大型电机能够平稳启动而不会瞬间烧毁?这一切的背后,都有一个被称为“晶闸管”的半导体器件在默默工作。
与普通晶体管不同,晶闸管有一种独特的能力:一旦被触发导通,即使移除触发信号,它也会保持导通状态。这种“自锁”特性让它成为了大功率控制领域的无可替代的关键器件。
01 晶闸管的结构奥秘
晶闸管,全称为晶体闸流管,也被称为可控硅整流器(SCR)。它本质上是一种四层(PNPN)三端的半导体器件,拥有三个关键电极:阳极(A)、阴极(K)和门极(G)。

从结构上看,晶闸管内部形成了三个PN结(J1、J2、J3)。这种结构可以理解为两个晶体管背靠背连接在一起:一个PNP型晶体管和一个NPN型晶体管,它们的连接方式使得每个晶体管的输出成为另一个晶体管的输入。

这种巧妙的结构为晶闸管的“自锁”行为奠定了物理基础。门极作为控制端,只需要一个短暂的触发信号,就能启动整个导通过程。

02 三种工作状态
晶闸管在工作中表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状态,每种状态都有其独特的电气特性。
正向阻断状态:
通常,在没有电流流入栅极的情况下,晶闸管被关断:没有电流可以从阳极流向阴极,这时,他就像一个特异功能的二极管,勒紧了裤腰带,电流过不去。
这里可以将晶闸管想象成两个连接在一起的二极管,上二极管和下二极管都是正向偏置的。 但是,这意味着中心的结是反向偏置的,因此电流无法从顶部一直流到底部。这种状态称为前向阻塞。
所以,它类似于传统二极管中的正向偏置,但没有电流流动。
这时,通过将正极端子 (A) 连接到电池的正极,将负极端子 (K) 连接到电池的负极,并向晶闸管施加正偏压,如下图所示。在这种情况下,结 J 1和 J 3得到正向偏置,而结 J 2得到反向偏置。

在这里,除了作为饱和电流流动的微小电流外,电流也不能通过晶闸管,如下面特性曲线中的蓝色曲线所示。

反向阻断状态:
当我们把100V给它方向加上以后,也就是阳极加负电压,阴极加正电压时,情况与普通二极管反向偏置类似。两个外部PN结反向偏置,电流无法流通,晶闸管保持关断状态。
现在假设我们反转阳极/阴极连接,可能会看到上下二极管都是反向偏置的,因此仍然没有电流流过晶闸管。这称为反向阻断(类似于简单二极管中的反向偏置)。
在此模式下,通过将晶闸管的阳极端子 (A) 连接到电池的负极,将阴极端子 (K) 连接到电池的正极,从而使晶闸管反向偏置 ,这导致结J 1和J 3的反向偏置,然后反过来又禁止电流流过晶闸管,尽管结J 2保持在正向偏置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下,可控硅表现为典型的二极管。

正向导通状态:
第三种状态是关键的状态,我们需要阳极为正极,阴极为负极。然后,给一个电流流入栅极时,它会打开下部晶体管,然后打开上部晶体管,然后打开下部晶体管,依此类推。每个晶体管激活另一个。

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内部正反馈,其中两个晶体管不断向彼此馈送电流,直到它们都被完全激活,此时电流可以从阳极流过它们,流向阴极。这种状态称为正向传导,这就是晶闸管“锁定”(永久保持)的方式。
可以使晶闸管 导通:
1、通过将施加在阳极端子 (A) 上的正电压增加到超过击穿电压 VB,彻底击穿它。
2、通过在栅极端子 (G) 施加正电压。
这种导通后的“自锁”特性是晶闸管最显著的特点,也是它能够用于大功率控制应用的关键。

用两个三极管来等效一下,就会更容易理解它的导通过程。
03 触发与关断机制
晶闸管的触发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:门极电流使NPN晶体管导通,其集电极电流又使PNP晶体管导通,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强NPN晶体管的导通,如此循环直至两者完全饱和。
一旦导通,门极就失去了控制作用。要关断晶闸管,必须使阳极电流降到维持电流以下,这通常需要通过外部电路中断或反向偏置阳极-阴极间的电压。
这个小动画是对晶闸管如何闭锁的简单总结。还是用两个三极管来表示,顶部为 pnp,下方为 npn连接在一起,阳极、阴极和栅极构成三个外部连接。每个晶体管都充当另一个晶体管的输入。那么它是怎样工作的?
- 没有电流流入栅极,晶闸管关断,阳极和阴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。
- 当电流流入栅极时,它有效地流入下部 (npn) 晶体管的基极(输入),将其打开。
- 一旦下部晶体管打开,电流就可以流过它,激活上部(pnp)晶体管的基极(输入),也将其打开。
- 一旦两个晶体管都完全导通(“饱和”),电流就可以流过它们——从阳极到阴极的整个晶闸管。
- 由于两个晶体管相互保持导通,因此晶闸管保持导通——“锁存器”——即使栅极电流被移除。
对于特殊类型的可关断晶闸管(GTO),则可以通过在门极施加负向脉冲来强制关断,但这需要更大的控制电流和更复杂的驱动电路。
04 关键参数与特性
理解晶闸管的参数对于正确应用至关重要:
- 额定电压:包括断态重复峰值电压(UDRM)和反向重复峰值电压(URRM),通常选择为正常工作电压的2-3倍,以应对瞬时过电压。
- 额定电流:指导通状态下允许通过的最大平均电流,选择时也应留有1.5-2倍的余量。
- 维持电流(IH):保持晶闸导通所需的最小阳极电流,低于此值器件将关断。
- 触发参数:包括触发电压(VGT)和触发电流(IGT),实际触发信号应略大于额定值以确保可靠触发。
05 实际应用领域
晶闸管家族包括普通晶闸管、双向晶闸管(TRIAC)、可关断晶闸管(GTO)、光控晶闸管等多种类型,广泛应用于:

- 功率调节:灯光调光、加热器温度控制
- 电机控制:软启动器、调速驱动
- 电能转换:交流/直流整流器、直流/交流逆变器
- 保护电路: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装置
- 电力系统:高压直流输电(HVDC)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
特别是在高压电机软启动领域,晶闸管通过控制导通角来逐渐增加电压,消除了直接启动时5-7倍的冲击电流,大大延长了电机寿命并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。
06 使用注意事项
晶闸管虽然强大但也相对脆弱,需要精心保护:
- 过电压保护:采用RC吸收回路或压敏电阻并联在器件两端
- 过电流保护:使用快速熔断器串联在电路中
- 散热管理:必须配备合适的散热器,防止结温超过额定值
- du/dt保护:并联RC网络以限制电压上升率,防止误触发
- di/dt限制:串联电感以限制电流上升率,避免局部过热损坏
最后

晶闸管技术仍在不断发展。现代晶闸管已经能够处理数千安培的电流和数千伏的电压,成为了电力电子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。
从家用调光器到兆瓦级电力传输系统,晶闸管以其独特的“一触即锁”特性,默默地掌控着我们的电能使用方式。这种诞生于1957年的半导体器件,至今仍在照亮我们的世界——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象征意义。
一个小小的触发脉冲,就能控制汹涌的电流——这就是半导体技术的魅力所在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内容!
暂无评论...